一個好的投資具備3個先決要素:
1.如何判斷一門好生意?
2.為何這門生意擁有者願意讓您分一杯羹?
3.如何降低取得這門生意的成本?
其中光把1做好,就已能避免虧損。
——這裡提一個經營團隊的親身經驗——
兩年前因緣際會,高雄曾有位連鎖咖啡店的老闆邀筆者投資他打算開的新店,地點就在靠近高雄中正四路某一咖啡店斜對面。
筆者自己抽平日在該咖啡店對面站了幾天,發現一早確實有許多附近的上班族都會下車來這邊外帶咖啡,午後也有洽談業務的人群。幾天下來,筆者認為這個地點真不錯,不需要製造需求了,因為附近有需求的都已經習慣聚集在該咖啡店。
所以筆者唯一向那位老闆提的問題是:我肯定消費者會看到你的店,那你打算如何讓對面的客人看到你開的這間新咖啡店後走過來,買你的咖啡?
過了幾天,他跟筆者通話時談的仍是他有認識的木工師傅、可在裝潢上省多少成本等等……筆者我就沒投資了。
因為對筆者而言,成本能省固然好,但如果一個生意你投40萬慢慢賠,還不如投到80萬讓它符合會賺錢的條件。
所以回應要素1:一門生意會拆分成 (a) 它在別人眼中是什麼?及 (b) 這門生意靠什麼賺錢?
舉華納威秀來說,在大家眼中,它是電影院,然而更深入思考,你會發現它靠爆米花和飲料賺錢,而非電影票。
這裡衍生出兩個主要問題:①飲料不難理解,但是為何它選擇賣爆米花?②看電影跟爆米花之間的連結是否直觀?
事實上,如果電影院賣的是像洋芋片等產品就無法長期擁有高毛利,因為大家可以在其他商店先買好再來看電影——所以關鍵在於這個產品得讓人無法提前準備——那麼熱的時候才好吃、冷的時候就不好吃,且不容易事先準備(炸),而成本又不高的爆米花,才進入了考量選項中。
然而這道問題解決後,並不代表已建立好生意模式,還需要讓大家在看電影時,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該邊看邊配爆米花!
看電影是否能直覺聯想到爆米花?這個連結是天生的嗎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然而為了更好地建立該商業模式,在西方早期影集或電影中,總是會出現一邊看著電影一邊吃著爆米花的場景。而這件事在長期置入下,才在我們這代的成長記憶裡,一旦聯想到看電影,便自然浮現出爆米花。
那麼以上兩道問題解決後,電影院就能賺錢了嗎?NO!為何「一門生意在別人眼中是什麼」這個問題如此重要,因為這點是一門生意的本質:一旦今天小明去某電影院的觀影體驗不好,他下次去的意願就大幅降低,該電影院也就無法賺到後續小明帶來的爆米花和飲料高毛利的利潤。
所以企業花多少錢投入在它的本質就顯得如此重要,這筆錢也該花,而其投入的成果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護城河」。
綜合以上,那這門生意可以投了嗎?還沒,因為你還有國賓、秀泰等等其他電影院可以選擇!
※初級市場(新創事業天使投資),這就更牽涉到2&3兩個層面,他篇另論之。